當前位置:上海島韓實業有限公司>>公司動態>>食品安全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
早在兩年前,藥用膠囊使用廢皮革熬制的明膠曾被曝過光,而今年的央視“3·15”晚會
上,“問題明膠”引起了廣泛關注。
明膠分為工業、照相、食用和藥用四類,分別歸屬質監和食藥部門監管。生產經營“非
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在我國食品安全法中是明令禁止的。針對2012年“膠囊事件”,國家
食品藥品監管局也專門發布了《加強藥用輔料監督管理的有關規定》,就連涉事企業在暗訪中
也承認“監管很嚴”。然而即便在如此高壓下,監管部門還是未能準確把握問題,原因何在?
專家分析由于基層畜牧部門無害化處理能力滯后,加之走私凍肉的存在,大量未經檢疫的
甚或病死豬牛皮進入制革廠。現行法律并未明確制革廠的監管主體,通常只需符合環保排污標
準即可生產。由于隨意丟棄廢棄經過工業鹽、石灰、硫化堿等脫毛脫脂處理的邊角皮料會遭到
嚴厲處罰,制革廠常常將其出售給下游明膠生產企業。監管鏈條的“源頭失守”,導致問題產
生。監管部門在窮盡了突擊抽檢、原料進貨查驗、索證索票等傳統管理方法,以及使用標準、
風險評估和檢驗檢測等現代化監管手段后,客觀上對潛在風險無能為力。
由此看來,企業在與監管者的博弈中,占據了明顯的信息優勢。需要將之納入刑事司法范疇
,即通常所說的“行刑銜接”。此次事件中,上游制革廠已涉嫌違反兩高《關于辦理危害食品
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令人遺憾的是,實踐中更多是用行政監管替代刑事
司法職能,監管部門無奈地擔負起不可承受之重。
監管漏洞之外,也還有其他原因。我國年產食用明膠約3萬噸,但國內鮮皮產量遠不能滿
足需求且價格較高。這也使得一些食用明膠企業,在使用脫毛后鞣制前的邊角皮料中,明知脫
毛過程中混入了許多有毒有害物質、不符合基本的衛生規范,也還是“饑不擇食”,哪怕違反
食品安全法。
中央一再強調,食品安全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監管部門一方面要做好動
態的過程監管,另一方面要用嚴刑峻法倒逼企業主動把好上下游產品質量關,將監管外壓轉換
為企業提升效益的內生動力。而問題明膠的本質是市場失靈,因此要讓企業主動擔負起首負責
任,讓行業協會引導自律,讓良性市場機制發揮決定作用,這才是社會共治的題中之義。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