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穩定運行超2000小時 這個裝置持續助力海洋油氣綠色開發
2025年05月13日 17:21:42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小王 點擊量:4959

海洋油氣開發的過程中難免會影響海洋生態環境。因此,如何減少海洋油氣開發過程對環境的壓力,實現海洋油氣綠色,成為了該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在這方面,我國其實已經有了較為突出的技術成果。
海洋油氣是全球能源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而言,開展海洋油氣開發有利于我國國民經濟增長,以及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但與此同時,海洋油氣開發的過程中難免會影響海洋生態環境。因此,如何減少海洋油氣開發過程對環境的壓力,實現海洋油氣綠色,成為了該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在這方面,我國其實已經有了較為突出的技術成果。
中國海油渤中26-6 CEPA平臺是渤中26-6油田一期開發項目的核心設施,是一座集生產、生活為一體的3層8腿多功能綜合海洋油氣平臺,位于渤海南部海域,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采用了大量當時的先進技術,并且融入了數字化與智能化,能夠實現原油與天然氣的分離、脫水、壓縮等全流程處理,滿足油田高效開發需求。
而在該平臺上,一款由海油工程設計院設計的裝置為綠色油氣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幫助,這款裝置便是由海油工程設計院設計的零碳工藝天然氣脫水裝置。
該裝置采用氮氣汽提技術替代傳統天然氣汽提工藝,運行過程中能夠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并且裝置的效率可觀,全生命周期可脫水天然氣超317億立方米,減少碳排放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目前,該裝置已經平穩運行超2000小時。
除了渤中26-6項目外,惠州25-8項目同樣也有類似的成果。
惠州25-8項目是中國海油在南海東部西江油田的重要開發項目,是西江24區開發項目的一部分,也是西江油田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江油田群是我國首批勘探開發的海上大型油田之一。
在該項目中,海油工程設計院采用了“生產水余熱+伴生氣”的雙重回收發電模式,使用ORC技術將生產水的余熱轉化為電能,同時利用低熱值微透平技術回收伴生氣發電。以此實現了每年上萬噸的二氧化碳減排成果。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總的來說我國在進行海洋油氣開發的同時,始終貫徹綠色可持續的原則,這也是能源行業低碳轉型的大趨勢下,我國給大自然的一份答卷。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推進,海洋油氣開發將繼續兼顧增儲上產和低碳減排的路徑不斷發展,也相信我們的生活會因此變得更好。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中國工程院發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興技術備選清單》
為了更好的管理人工智能產業,推動人工智能新興技術發展,近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發...2025-08-01 16:18:47 -
近日,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本科生團隊研發了一種“內外雙靶”技術,通過創新性構建自然、智慧的雙維攻防體系,實現煙粉虱的綠色防控。2025-08-01 11:44:4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2025年度理論物理專款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和依托單位按照項目指南要求及注意事項進行申報。2025-07-31 13:46:27
-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項目指南(新增批次),宣布啟動2025年新增批次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2025-07-31 11:44:15
-
近日,上海市發布關鍵技術研發計劃“空天海洋”項目(第一批)立項清單,對12個項目予以立項。據悉,“空天海洋”項目是上海市為推進空...2025-07-30 17:14:15
-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自主研發的YH-1000無人運輸機順利完成了復雜地形載貨驗證飛行,標志了該項目具備了邁向實用化運營的...2025-07-29 11:33:25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