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污水供熱技術走進千家萬戶 “綠色供暖”之路任重道遠
2021年11月03日 14:56:42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江魚 點擊量:6502

近日,污水供暖替代了傳統鍋爐取暖方式引起熱議。相比傳統煤炭,污水供暖每年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超過470萬噸。“綠色供暖”技術走進千家萬戶,環保清潔技術不斷問世,環保能源應用成為大勢所趨。
【化工儀器網 行業百態】十一月已至,北方地區開始進入冬季供暖期。而近些年的供暖與此前相比大有不同。小鍋爐林立的場景不再顯現,滾滾濃煙消失,空氣潔凈度保持穩定,環境水平大幅提升。這一結果還要歸功于清潔環保技術的發展。近日,污水供暖替代了傳統鍋爐取暖方式引起熱議。相比傳統煤炭,污水供暖每年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超過470萬噸。“綠色供暖”技術走進千家萬戶,環保清潔技術不斷問世,環保能源應用成為大勢所趨。
反觀十年前,煤炭能耗、污染等問題阻礙社會發展,同時引起全球氣溫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減少等“蝴蝶效應”。
煤炭成PM2.5“主犯” 加重生態環境失衡
北方冬季寒冷,取暖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但主要依靠煤炭“驅動”的取暖系統不僅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能源,其導致的霧霾天氣成為威脅群眾健康的重大問題。煤炭集中供暖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重點管控問題和關鍵治理部分。與電煤相比,一噸用于供熱的煤炭污染物排放量是電煤的5-10倍。極端氣候條件下,煤炭污染可達污染總量的40%左右。面對大量的煤炭污染,我國投入相當量度的資金修復生態。據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已達7390.2億元,集中供熱污染治理投資達699.6億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不僅難以改變污染狀況,還給當下的社會生產以及治理帶來沉重的負擔。
除了造成環境問題,煤炭對人體也造成負面影響。煤炭燃燒不僅會產生顆粒物,還會形成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烴類等有害氣體,這些氣態污染物被排放在大氣中,接連產生系列化學反應,影響空氣質量。此外,屬于低矮面源的燃煤散燒更容易影響人體健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散燒煤消費量中民用占1億噸左右, 2017年燃用固體燃料產生的室內污染,導致呼吸系統疾病死亡 100 萬人。
環境之殤催生環保意識覺醒 政策、技術雙向投入
細究煤炭污染高居不下原因,還應看到能源市場改革滯后。以光熱發電為例,其建造及投入運行的價格并非由市場完全決定,因而無法通過價格、性能傳入,其商品性、市場化無法覆蓋整個能源市場,新能源市場基礎松弛。在此背景下,光伏運行的效率和作用大打折扣,難以保障新能源以及控制碳排放量。
面對此種困境,清潔應用型技術蓬勃發展。2020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強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和聯防聯控,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深入推進煤炭高效清潔化利用,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如今的污水供暖技術無疑為“綠色供暖”添磚加瓦。污水供暖并非將污水引到居民家,而是從污水中提取熱能。技術團隊從城市排污截留干渠內的污水提取熱能,不用擔心暖氣片里有異味。目前,污水供熱技術已經走進千家萬戶。
技術先行下,多種煤炭替代資源涌入供熱市場。除電代煤、氣代煤外,還有潔凈型煤、生物質成型燃料、太陽能熱水器、地熱、沼氣等。其中,潔凈型煤采用煙煤粉,摻入助燃、防水、固硫、粘合劑,冷壓成型,使用中還要為其配置專用爐具。與傳統煤炭相比,潔凈型煤可煙塵排放量減少 80%,節能 30%。此外,我國已建成較大規模的清潔高效煤電系統,煤電超低排放機組超過8億千瓦。據能源局統計,2020年北方清潔取暖累計替代散燒煤約1億噸,降低人類生產生活對煤炭依賴和對大氣的不良影響。
新型供熱方向不斷涌現
細數清潔環保規劃。2019年,“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我國明確“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的重要發展方向。能源結構調整方向后,煤炭去產能不斷深入,煤炭、鋼鐵、散煤治理超低排放改造與現代煤化工等煤炭清潔化利用取得新進展。同年,我國關閉落后煤礦450處以上;生物質成型燃料年產量1500萬噸;太陽能熱水器年集熱面積達4.72 億平方米,供熱56.6Mtce;地源熱泵和地熱采暖面積 10.22 億平方米,供熱 71.0Mtce。可采資源量 2.8 億tce;沼氣池產氣 198 億平方米,供熱14.1Mtce。
新型清潔能源發展遠不止于此。南方地區在地熱能、水源熱泵、工業余熱供暖方面進行了不少實踐。據了解,安徽省淮北市通過調整能源結構,地源熱泵成為新型供暖方向探索。冬季,把地源介質中的熱“吸取”出來,提高循環介質溫度后供暖;夏季,把室內熱量“吸取”出來,釋放到地源介質中儲存,冬季供熱、夏季供冷將由地源熱泵全權負責。這一方法將于11月15日落地試點小區。據電力部門測算,僅試點小區每年可減少排放3.2萬噸二氧化碳,減少排放217噸二氧化硫,減少排放205噸氮氧化物,減少排放127噸煙塵。
在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背景下,逐步降低煤炭使用是全球的大勢所趨,更是促進能源產業綠色化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發力方向。清潔化利用正在進行,“綠色取暖”“綠色生產”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就“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林業學院金殿校區實驗室設備采購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149.5221...2025-07-14 08:59:25
-
近日,財政部集中下達2025年環境治理相關資金預算,總預算高達262.8億元。2025-07-10 15:11:36
-
近日,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就“實驗室監測能力提升項目-實驗室監測設備”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476.49萬元。2025-07-08 10:28:44
-
7月4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2025年計量器具(硫化氫氣體檢測儀)型式批準一致性驗證監督抽查細則。本細則適用于北京市檢測作業...2025-07-07 14:41:13
-
預算211.5萬元 廣東省韶關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采購大氣監測儀器
近日,廣東省韶關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委托廣東至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組織公開招標,采購便攜式噪聲監測儀、便攜式O3檢測儀等大氣監測儀器,...2025-06-30 11:22:22 -
近日,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開展2025年度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工作,計劃檢查100家,涵蓋生態環境監測、食品檢驗、成品油檢...2025-06-27 13:37:40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