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CCUS能走多遠?要走多遠?
2023年11月13日 15:18:34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小王 點擊量:4864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的簡稱,即碳的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CCUS關系著低碳發展和碳減排,因此受到廣泛的關注,并且各個國家都在發展適合自己國家發展模式的CCUS技術。
【化工儀器網 行業百態】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的簡稱,即碳的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CCUS關系著低碳發展和碳減排,因此受到廣泛的關注,并且各個國家都在發展適合自己國家發展模式的CCUS技術。
事實上,CCUS與老百姓的生活聯系并不密切,但是它卻實現階段我們用來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因為它指向的,恰恰是二氧化碳的關鍵源頭——工業。
盡管CCUS的基本概念是將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封存,或者進行提純后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中循環再利用。但我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其實非常瑣碎,相對的,工業流程中常常會出現大規模的二氧化碳排放,就與CCUS技術十分契合。甚至,煉化、氣電、水泥和鋼鐵行業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幾個重要工業領域,其常規的碳排放量就非常可怕,如果能夠利用CCUS,相當于可以直接做到深度減排,實現綠色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CCUS雖然是前沿科技概念,但不是“未來時”而是“進行時”。目前包括我國在內,都已經開始投入CCUS技術工程,并且不約而同的將相關工作分為了捕捉、利用與封存兩個階段。目前碳捕捉工作推進相對比較順利,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大型二氧化碳捕集埋存項目有28個,年二氧化碳捕集能力3816萬噸。二氧化碳的利用與封存相關技術也在穩定發展。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關于二氧化碳利用有地質利用、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三個重要的方向,其中,驅油埋存作為地質利用中現實有效的方案,已經被大范圍使用,2020年的22個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埋存項目年捕集能力達2926萬噸,占比77%。
不過盡管數據看起來可觀,但實際壓力卻同樣巨大。依據國際能源署早前《世界能源技術展望2020——CCUS特別報告》中給出的目標來看,想要在2070年全球要實現碳凈零排放和,CCUS需要儲存和消納29億噸工業和運輸行業無法處理的二氧化碳。
此外,CCUS還和綠氫產業有著密切聯系。綠氫的發展依托于可再生能源能源產業的發展,而在實現能源綠色化之前,煤電也就是重要的載體,CCUS技術的成熟,相當于間接避免了煤電生產過程中的碳污染,因此可以基于氫能源一個過渡階段——藍氫。國際能源署就曾提出過如果CCUS技術發展順利,“化石燃料+CCUS技術”將能夠給全球提供40%的低碳氫。
那么目前CCUS技術究竟發展到什么階段了呢?僅從我國的數據來看,我國現有的CCUS技術只能處理我國萬分之三的碳排放,因此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路需要發展,而背后涉及的到問題,其實還是我國科技發展的3個基本矛盾:核心關鍵技術受限、政策缺失、商業化困難。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CCUS技術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實現雙碳,后續的碳治理以及未來環境好了之后的碳維系,都需要這類技術的參與。因此,CCUS技術或許將伴隨我們走完整段大氣環境治理的道路。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就“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林業學院金殿校區實驗室設備采購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149.5221...2025-07-14 08:59:25
-
近日,財政部集中下達2025年環境治理相關資金預算,總預算高達262.8億元。2025-07-10 15:11:36
-
近日,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就“實驗室監測能力提升項目-實驗室監測設備”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476.49萬元。2025-07-08 10:28:44
-
7月4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2025年計量器具(硫化氫氣體檢測儀)型式批準一致性驗證監督抽查細則。本細則適用于北京市檢測作業...2025-07-07 14:41:13
-
預算211.5萬元 廣東省韶關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采購大氣監測儀器
近日,廣東省韶關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委托廣東至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組織公開招標,采購便攜式噪聲監測儀、便攜式O3檢測儀等大氣監測儀器,...2025-06-30 11:22:22 -
近日,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開展2025年度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工作,計劃檢查100家,涵蓋生態環境監測、食品檢驗、成品油檢...2025-06-27 13:37:40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