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現有潤滑油品相關分析設備30余臺,包括粘度、水分、閃點、傾點、酸值等常規理化指標測定設備,四球摩擦試驗機、旋轉氧彈測定儀、抗乳化特性測試儀、液相銹蝕測試儀、成焦板試驗儀、銅片腐蝕測定儀等模擬評定設備,以及多功能摩擦磨損試驗機、高壓差熱量熱儀、同步熱分析儀、凝膠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紅外光譜儀等分析設備。實驗室現可承接潤滑油品相關檢測項目30余項,其中20項納入了CMA認證體系,基本涵蓋潤滑油品出廠的常規檢驗指標。部分測試項目如下表所示:
序號 | 測試項目 | 測試標準 | 認證 |
1 | 潤滑油品運動粘度 | GB/T 265-1988 石油產品運動粘度測定法和動力粘度計算法 | CMA |
2 | 潤滑油品閉口閃點 | GB/T 261-2008 閃點的測定-賓斯基.馬丁開口杯法 | CMA |
3 | 潤滑油品密度 | GB/T 1884-2000 原油和液體石油產品密度實驗室測定法(密度法) | CMA |
4 | 潤滑油品水含量 | GB/T 260-1977 石油產品水分測定 | CMA |
5 | 潤滑油品餾程 | GBT 6536-2010 石油產品蒸餾測定法 | CMA |
6 | 潤滑油品色度 | GB/T 6540-1986(1991) 石油產品顏色測定法 | CMA |
7 | 潤滑油品水含量 | GB/T 11146-2000 原油水含量測定-卡爾.費休庫倫法 | CMA |
8 | 潤滑油品開口閃點 | GB/T 3536-2008 石油產品閃點和燃點的測定-克利夫蘭開口杯法 | CMA |
9 | 潤滑油品傾點 | GB/T 3535-2006 石油產品傾點測定法 | CMA |
10 | 潤滑油品酸值 | GB/T 7304-2014 石油產品和潤滑劑酸值測定法-電位滴定法 | CMA |
11 | 潤滑油品灰分 | GB/T 508-1985(1991)石油產品灰分測定法 | CMA |
12 | 潤滑油品機械雜質 | GB/T 511-2010 石油產品和添加劑機械雜質測定法(重量法) | CMA |
13 | 潤滑油品熔點范圍 | GB/T 617-2006 化學試劑熔點范圍測定通用方法 | CMA |
14 | 潤滑油品銅片腐蝕 | GB/T 5096-1985 石油產品銅片腐蝕試驗法 | CMA |
15 | 潤滑油品液相銹蝕性能 | GB/T 11143-2008 加抑制劑礦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銹性能試驗法 | CMA |
16 | 潤滑油品水分離性性能 | GB/T 7305-2003 石油和合成液水分離性測定法 | CMA |
17 | 潤滑油品諾亞克蒸發損失 | SH/T 0731-2004 潤滑油蒸發損失的測定(諾亞克法) | CMA |
18 | 潤滑油品PB值 | GB/T 3142-1982 潤滑劑承載能力測定法(四球法) | CMA |
19 | 潤滑油品PD值 | GB/T 3142-1982 潤滑劑承載能力測定法(四球法) | CMA |
20 | 潤滑油品磨斑 | SH/T 0189-1992 潤滑油抗磨損性能測定法(四球機法) | CMA |
21 | 潤滑油品摩擦系數 | SH/T 0189-1992 潤滑油抗磨損性能測定法(四球機法) |
|
22 | 潤滑油品綜合磨損指數ZMZ | GB/T 3142-1982 潤滑劑承載能力測定法(四球法) |
|
23 | 潤滑油品剪切安定性 | NB/SH/T 0845-2010傳動潤滑劑黏度剪切安定性的測定 圓錐滾子軸承試驗機法 |
|
24 | 潤滑油品氧化安定性 | SH/T 0193-2008 潤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測定(旋轉氧彈法) |
|
25 | 潤滑油品抗乳化特性 | GB/T 8022-1987 潤滑油抗乳化性能測定法 |
|
26 | 潤滑油品氧化誘導期 | SH/T 0719-2002 潤滑油氧化誘導期測定法 |
|
27 | 潤滑油品初始氧化溫度 | 高壓差熱量熱儀自定義方法 |
|
28 | 潤滑油品成焦傾向 | SH/T 0300-92曲軸箱模擬試驗方法 |
|
29 | 在用油液IR監測 | NB/SH/T 0853-2010 在用潤滑油狀態監測法 |
|
30 | 潤滑油品低溫動力粘度(CCS) | GBT 6538-2000 發動機油表觀粘度測定法(冷啟動模擬機法) |
|
31 | 潤滑油品元素分析 | ICP自定義方法 |
|
32 | 潤滑油品結構分析 | GC-MS/紅外光譜儀自定義方法 |
|
33 | 合成基礎油分子量分布 | 凝膠色譜儀自定義方法 |
|
油品檢測實驗室目前已為路博潤、陶氏化學、SGS、GE和BASF等多家知名企業提供了分析檢測服務,同時與國內20余家潤滑油企業開展了分析方法開發、技術咨詢、從業人員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合作,根據企業需求幫助其建立規范的分析檢測體系,培養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