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柱的名詞解釋
閱讀:4003 發布時間:2010-10-28
整體柱(monolithic column),又稱為連續固定相(continuousbed stationary phase)、棒柱(rod column)、連續床層(continuous bed)、無柱塞柱(fridess colmnn),是用原位聚合和類似澆注的方法,在色譜柱空柱管內或不用柱管所形成的整體、連續的柱體。它具有制備方法簡單、內部結構均勻、重現性好、有較高的柱效和可進行快速分離等優點,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種柱子。
整體柱主要分為有機聚合物整體柱和無機硅膠整體柱。有機聚合物整體柱由單體、引發劑、制孔劑等混合物通過原位聚合制備而成。其在制備時選材范圍廣,因而具有不同的選擇性,適用pH的范圍寬。高聚物的發展由zui初的親水丙烯酸酯到異丁酸酯再到更加堅硬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而且目前使用的高聚物主要是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酯以及衍生的聚苯乙烯。無機硅膠整體柱多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此法制備的整體柱具有兩種孔結構,即微米級的通孔(throughpore or macropore)和納米級的中孔(meso- pore)。通孔和中孔結構的存在既保證了流動相的流通又便于樣品分子的進入,使整體柱具有高的滲透率(孔隙度大于80%),這樣即使采用較高流速,也不會出現太高的柱壓,從而可縮短分析時間。此外,多個整體柱可以串聯使用,比傳統的采用填料的技術更易獲得高的柱效。
蛋白質、核酸等物質是生命科學中一類重要的生物大分子(biopolymer, biomacromelecule)。按照色譜動力學理論,當粒徑與孔徑的比值大于0.2時,溶質分子的擴散便受到限制,不能*接近固定相表面。整體柱由于其多孔性以及可控制孔徑大小的特點,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上顯出極大的優勢。筆者對整體柱應用于液相色譜和毛細管電色譜模式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現狀進行了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