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郵編:211600
聯系人:林經理
電話:0517-86888938
傳真:0517-86808939
手機:18915187098
留言:發送留言
個性化:www.js-mingyu.com
網址:www.js-mingyu.com
商鋪:http://www.wanmeizu.com/st205887/
江蘇儀表行業居前列 以制造為基
點擊次數:460 發布時間:2014-7-18
江蘇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目前已超萬億元,其中儀器儀表總產值占全國的40%.然而即使是發展水平居*列的江蘇,仍然面臨結構性產能過剩、美歐等國“再工業化”沖擊。如何加快突破裝備制造產業,推動江蘇從工業大省轉型為工業強省,已成為當下江蘇制造*的任務。
對此,專家認為江蘇應立足優勢加快突破裝備制造產業。
促業態轉變向智能、服務、綠色型發展
江蘇應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與設計、制造、管理和服務的融合,促進裝備制造業產品創新、流程優化、軟實力建設,推進產品和裝備的數字化,使裝備制造真正從“制造”走向“創造”,發展智能制造;逐步分化制造業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環節,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引導企業向客戶提供集成各種服務形態的整體解決方案,打造解決方案提供商型企業,發展服務型制造;繼續加強新產品、節能產品等標準的制定和修訂,研發和推廣以電機、節能變壓器為代表的量大面廣的通用節能機電產品,推廣發展以余熱、余壓等能量回收裝置為代表的節能裝置,發展綠色制造。
加強高、低兩端產能突破積應對出口壓力
在技術突破方面,針對關鍵核心技術、基礎技術及工藝技術的薄弱環節,充分發揮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行業重點實驗室與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機構的作用。積借助外力,尋求在美歐等裝備制造強國的投資機會,通過雇傭當地高水平科技人員直接參與技術研發,貼近前沿,建立江蘇裝備制造產業的生產體系;在低端產能消化方面,充分利用在裝備產業梯度中相對級差的優勢,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為目的,轉移在國內已失去或即將失去相應優勢的裝備制造業。鼓勵企業積開拓中東、中亞、拉美、非洲、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
培養裝備產業工人釋放緘默知識價值
制定裝備制造產業人才戰略,培育一支龐大的成熟產業工人隊伍。要加強產業工人的技能培育和素質提升,推動工人從簡單操作者成長為技術集成者;籌集產業工人培養專項資金,對相關企業的產業人才培訓提供資金補貼;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完善產業工人培訓機制,提升培訓效果;建立完善的產業工人知識傳承機制,促使緘默知識順利傳承下去;提升產業工人的就業條件和就業環境,提高對新生代產業工人的吸引力;逐步解決外來產業工人的城市落戶、購房安家、醫療保險和子女教育等問題,吸引更多成熟的產業人才在江蘇落地生根。
優化色產業集群品牌培育骨干
促進產業集群發展,支持南京、蘇州、鎮江等重點航空產業集聚區建設;支持南京、常州等重點軌道交通產業集聚區建設;支持常州、南京、蘇州、揚州、泰州、南通等重點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聚區建設;支持徐州工程機械、常州新型農用機械、泰州醫用診斷醫療儀器儀表、金湖井口石油機械、建湖采油石油機械、宜興電力電纜等一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支持南京齒輪、無錫內燃機配件、常州具、泰州車用精鍛齒輪、昆山模具等色產業集聚區加快發展。
大力培育骨干。在關系本省裝備制造產業綜合競爭能力的項目上,為代表性企業提供政策優惠和資源條件;支持企業對接產業鏈,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并購境外企業、研發機構和營銷網絡,將江蘇的制造能力優勢和國外品牌結合起來,促使更多江蘇企業進入制造*集團軍;推動大型企業和大中型企業建立企業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和研發機構,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品技術開發與創新體系,在一些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產品以及關鍵工藝上,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文章來源:銘宇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