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上海寶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1
2012年
12月 -
將抗原結合到抗體微珠基質上的zui簡單方法是將微珠裝到一個層析柱內,將抗原溶液流經層析柱,當抗原流經層析柱時結合到抗體上而被固定,直到洗脫時才洗脫下來。這種方法的效率是根據抗原與固定的抗體之間的接觸時間決定的,所以抗原抗體之間的作用時間可以用低流速而延長。這種方法zui大一個問題就是某些蛋白非特異性結合到分離柱上,這些蛋白可以出現在洗脫液中,從而使純化效率降低。基質本身和抗體基質復合物具有與待檢抗原溶液中蛋白質非特異性結合的表面活性。雖然這些反應較正常的抗原—抗體反應要弱得多,但抗原溶液中如存在【查看全文】
-
08
2012年
12月 -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1ymphocyticchoriomeningitis)是由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多樣,典型表現為急性無菌性腦膜炎,嚴重者可出現腦膜腦炎。該病一般為自限性,預后良好。[病因學]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屬沙粒病毒屬,為RNA病毒,是zui早發現與人類無菌性腦膜炎相關的病毒之一。病毒先侵入呼吸道上皮細胞繁殖,然后進入血液循環致病毒血癥,此期可通過血腦脊液屏障而致腦膜、脈絡叢有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腦實質水腫等病變。[實驗室診斷]1.特異性檢查(1)【查看全文】
-
08
2012年
12月 -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犬、貓、狼是狂犬病毒的主要儲存宿主。人被病犬(或病貓等)咬傷后,病畜唾液中的病毒經傷口侵入人體,沿周圍神經(主要是感覺神經)至背根節經脊髓人腦而致病。[病因學]狂犬病病毒是負鏈RNA病毒,屬彈狀病毒科的彈狀病毒屬。該病毒編碼兩種主要蛋白,一種為G蛋白,它是病毒包膜外突起的基本單位,誘導產生中和抗體;另一種為病毒顆粒內部的N蛋白,誘導補體結合抗體、熒光抗體等,根據狂犬病病毒N、G基因的遺傳差異,狂犬病病毒可分為6種基因型,其中1~4基因型分別與4種血清【查看全文】
-
06
2012年
12月 -
在多年的蛋白芯片技術的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為了尋找合適的物質作為蛋白的載體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例如日本學者利用含有陽離子表面活性劑(HTAB)脂質體作為載體,通過戊二醛作用使其與一種鐵蛋白包裹外殼的成分結合組裝制備成一種納米水平的裝配體,這種裝配體可以在適當的pH條件下使鐵蛋白分子進入并固定于包裹外殼內面,形成蛋白質的載體。有人利用某些固體表面或覆蓋上含有電解質的薄膜作為載體,可以將膠體蛋白質顆粒成分轉移至薄膜上形成蛋白芯片。Uetz等在分析啤酒酵母基因組序列全長度閱讀框架編碼各種蛋白質的相互作用時【查看全文】
-
06
2012年
12月 -
Ge在蛋白質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中,采用了一種通用的蛋白質芯片系統,該系統敏感有效,用途廣泛,可定量測定及重復使用,而且操作簡易。Gavin等應用蛋白芯片技術觀察代謝過程有關作用物和酶的相互作用關系。他們選擇3對蛋白激酶與作用物系統,即依賴3,,5,—磷酸蛋白激酶—Kemptide;酪蛋白激酶Ⅱ—蛋白質磷酸酶抑制因子2和p42促有絲分裂劑激活蛋白(MAP)激酶(ErK2)—ElKl,首先將各系統的作用物按順序固定于3張BSA-NHS玻片上,分別在有核素7-s’PATP的環境中與不同蛋白激酶溫浴,然后【查看全文】
-
04
2012年
12月 -
病毒分離是診斷NDzui為確切的一種方法,并且可以為感染的毒株定性。通常采用雞胚接種的方法分離NDV,也可用鴨胚、鵪鶉胚或雞胚成纖維細胞等。病毒分離時取患病雞的腦、脾、肺等組織的勻漿混合物,加抗生素處理后,接種于雞胚或其他禽類胚的尿囊腔或雞胚成纖維細胞中。組織樣品須反復凍融3次以上,以確保病毒分離的成功。病料接種雞胚后,一般培養36~96h雞胚發生死亡,可見胚體的頭、翅、頸、胸等處出血,尿囊液清朗,內含大量病毒,呈現較高的血凝性。分離病毒時還應結合相應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等方法進行檢測,以便使結【查看全文】
-
04
2012年
12月 -
單克隆抗體僅僅識別一個抗原位點,用抗病毒蛋白的單克隆抗體就可以檢測出各種病毒毒株表面抗原之間的微小差異,從而通過抗原差異來研究病毒的變異并可對其分群歸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很多實驗室已制備出多株NDV單克隆抗體,并用其測知NDV有很多變種。Russell等在1983年zui早以Ulster2C弱毒株為抗原研制出針對新城疫病毒不同多肽成分的9株單克隆抗體,將新城疫病毒的毒株分為A—H8個群,同一群中的病毒與這些單抗的反應譜相同,大多數具有共同的生物學和流行病學特征。隨后國內外許多學者分別【查看全文】
-
01
2012年
12月 -
傳統的細菌分離、培養及生化反應,已遠遠不能滿足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診斷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微生物診斷技術和方法已廣泛被應用。近來國內外學者不斷努力,已創建不少快速、簡便、特異、敏感、低耗且適用的微生物診斷方法,尤其是DNA探針和以PCR為代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及自動化儀器的應用已明顯加快了微生物檢驗的速度,明顯提高了微生物的診斷水平。近年文獻表明,核糖分型不能用來鑒定EHEC0157:H7血清型之間的菌株【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