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測試跑道沖擊吸收性能指標的意義所在
閱讀:1159 發布時間:2018-12-13
塑膠跑道為什么需要測試跑道沖擊吸收和垂直變形等物理性能指標,這些指標測試有什么意義?其實,目前塑膠跑道驗收有一些基本標準:
1、結構狀態:不允許田徑場塑膠跑道地面出現任何諸如氣泡、裂隙或分層等現象。
2、塑膠跑道地面平坦度標準:田徑場地面的任何位置,任何方向在直線跳距離4米以內都不可以出現超過6毫米的局部凸凹,或在直線距離1米以內都不可以出現超過3毫米的局部凸凹情況,每步凸凹程度不得超過1毫米。
3、垂直變形測驗:垂直變形測驗使用垂直變形測試儀。測試在跑道和助跑道上進行(有包括加厚區),測試時氣 溫為10℃-40℃。人造田徑場地面的垂直變形應在0.6-1.88毫米之間。
4、塑膠地面厚度標準:田徑場跑道在竣工的時候,其厚度至少12毫米。任何位置跑道厚度不得少于10毫米,厚度在10-10.5毫米之間的跑道的總積不得超過田徑場地總面積5%。應特殊加厚的重壓區(撐竿跳高、標 槍、三級跳遠的助跑區和跳高起跳區)在計算上述平均值的時候未被考慮在內。田徑場塑膠厚度不應計算到地面碎渣的頂部,測試厚度的方法是:用60級直至磨擦掉的表面面積大約占芯體全部表面面積的50%,然后用度為0.01毫米的厚度計,具有4毫米直徑度量平面的柱塞和0.8-1.0牛頓之間的測試力,測量芯體厚度,測試度接近0.1毫米。當田徑場的設施用于大型比賽時,用上述方法測定人造場地厚度時,任何部位厚度也不得低于10毫米。
5、顏色:對人造田徑塑膠場地面顏色的評估,使用馬休顏色手冊,塑膠的顏色應與該手冊的某一種顏色相一致。對于精心設計的多種顏色的塑膠跑道,每一種顏色都應與該手冊的相關顏色大體保持一致。
跑道沖擊吸收是合成材料面層對沖擊力的減緩性能,是合成材料運動場地在受到沖擊時,對勢能的吸收性能,比如在奔跑時球鞋與面層接觸的瞬間,合成材料運動場地借由形變的產生吸收沖擊的能量,它體現了合成材料運動場地對運動員的保護作用。沖擊吸收數值越大,合成材料運動場地的能量吸收能力越強,對青少年的足底、腳踝、膝蓋等易受沖擊部位的保護越佳,適合較長時間的體育鍛煉而不至于受到長期的慢性傷害。
跑道沖擊吸收是目前通行的衡量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運動性能和緩沖保護性能的核心指標,在田聯、足聯、籃聯、歐洲標準中都有相應的規定。國家標準GB/T 14833-2011和 GB/T 22517.6-2011對合成材料跑道面層的沖擊吸收也進行了相關規定,要求沖擊吸收數值為35%——50%,另外,GB 30228也對運動場地的沖擊衰減性能做出了強制性要求。
原標準對跑道沖擊吸收沒有規定,經研討一致認為非常有必要增加對沖擊吸收的要求,以加強對青少年運動時的安全保護。具體數值設定說明如下:
(1)當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平均厚度≥13 mm時,參照《田徑場地設施標準手冊》(田徑協會聯合會)、歐盟標準EN 14877-2013《戶外合成材料運動場地技術要求》、GB/T 14833-2011、GB/T 22517.6-2011和GB 30228-2012規定,本標準中沖擊吸收值設定為35%——50%,與上述標準規定保持一致;
(2)當面層平均厚度≥10 mm時,參照歐盟標準EN 14877-2013《戶外合成材料運動場地技術要求》以及沖擊吸收值測試數據,本標準中沖擊吸收值的要求設定為25%——50%,與歐盟標準EN 14877-2013的相關規定保持一致;
(3)當面層平均厚度≥8mm時,結合歐盟標準EN 14877-2013《戶外合成材料運動場地技術要求》以及沖擊吸收值測試數據,本標準中沖擊吸收值的要求設定為20%——50%,與歐盟標準EN 14877-2013要求沖擊吸收值相比,要求略微放寬,由下限≥25%改為下限≥20%。通過在籃球場地現場測試和觀察,沖擊吸收值為≥20%時,場地有較好的減緩沖擊性能,對青少年的漆關節起到較好的運動安全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