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成大氣治理重點 檢測儀器迎來機遇
隨著我國臭氧污染日益加劇,臭氧已經成為“藍天保衛戰”新的治理重點。
我們對臭氧的了解大多源于臭氧層空洞。在大氣平流層中的臭氧可以吸收大部分的太陽紫外線輻射,對地球上的生物具有保護作用,但是近地面的臭氧卻是對人體有害的大氣二次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陽光下經過光化學反應可以生成臭氧以及其他氧化性物質和二次顆粒物,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光化學煙霧。
濃度超標的臭氧對人體呼吸道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可以造成咽喉腫痛、胸悶咳嗽嗽、引發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等。同時臭氧作為一種強氧化物還會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其它污染物進一步反應,促使它們向顆粒物轉化。除此之外,臭氧還會造成農作物減產。
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迅速,臭氧前體物排放量不斷增加,臭氧污染的發展趨勢也不容樂觀。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全國臭氧濃度逐年上升,是逐年增長的大氣污染物,2017年同比上升了8%。臭氧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
從2016年新修訂的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開始,我國各級環境監測站全部開展了對環境臭氧濃度的監測。現行的環境空氣臭氧測定國家標準規定的臭氧濃度檢測方法有紫外光度法和靛藍二磺酸鈉分光光度法。
紫外光度法通過紫外臭氧分析儀進行檢測,其原理是臭氧對254nm波長的紫外逛有特征吸收。靛藍二磺酸鈉分光光度法通過紫外吸收式臭氧測定儀進行檢測,利用的是空氣中的臭氧在磷酸鹽緩沖劑存在的情況下可以與吸收液中藍色的靛藍二磺酸鈉等摩爾反應出現褪色成生靛紅二磺酸鈉。
兩項國家標準發布的時間都是1995年。十幾年來除了這兩種利用紫外吸收原理進行臭氧濃度檢測的方法之外,還發展出了臭氧傳感器和臭氧激光雷達兩種臭氧分析法。
臭氧傳感器包括多孔玻璃傳感器、電化學臭氧傳感器等。多孔玻璃傳感器是利用靛藍胭脂紅與臭氧的褪色反應,根據吸光度對數與臭氧氧濃度成反比的原理來檢測臭氧濃度。電化學臭氧傳感器的原理則是臭氧的電化學反應。此外還有根據其他原理研發的臭氧傳感器。傳感器通常具有體積小、功耗低等特點,比起臭氧分析儀更適合城市空氣監測點的臭氧濃度檢測。
臭氧激光雷達則是根據差分吸收原理,通過臭氧的吸收特性檢測臭氧濃度,在大氣分子或氣溶膠含量較少的情況下可以比較精確地測量臭氧分布。為了提高測量精度還發展出雙差分激光雷達等形式。臭氧激光雷達除了可以檢測臭氧的濃度,還可以監測臭氧污染的形成、擴散等過程,在臭氧污染治理中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
隨著臭氧成為大氣治理的重點,臭氧監測也將更受重視。臭氧監測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監測標準可能將進行修訂或者增加。環境監測站點的監測儀器也可能進行更新換代。可以預見,臭氧濃度檢測儀器將迎來發展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