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4922 —2022新國標是2023年7月新實施的該文件主要規定了實驗動物微生物學 寄生蟲學等級及監測指標和項目、規則、結果判定和報告等要求,描述監測方法和程序,適用于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和猴等質量監測。
SPF級(無特定病原體級別)動物大鼠和小鼠質量要求嚴格,市場需求旺盛。設施規模較大,行業前景廣闊,需定期開展病原微生物監測,確保維持動物的SPF級別。
目前傳統的病原微生物的監測方法包括:細胞實驗、動物抗體制備實驗、雞胚感染實驗、以及細菌培養實驗等。
這些檢測方法雖技術成熟,但操作復雜且耗時。此外ELISA檢測等方法易出現假陰性,因抗體形成存在較長窗口期,在微生物濃度較低或感染早期難以檢測到抗體信號。此時實驗動物實則已受感染,導致結果出現假陰性。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PCR檢測在微生物檢測中應用廣泛,多重PCR已用于支原體檢測、無菌檢測及SPF實驗動物微生物檢測等領域,尤其適用于陽性率較低的篩查場景。當前,多數大鼠小鼠實驗動物設施將樣本送至第三方檢測公司檢測并獲取報告。
若設施實驗室自檢,病毒檢測多采用ELISA試劑盒(部分為國外產品價格高昂)或單重PCR檢測試劑盒(相較于多重PCR 更耗時耗力)。
GB14922-2022規定大鼠小鼠病原微生物需依據GB/T 14926(細菌 真菌 病毒檢測方法)和GB/T 18448(寄生蟲檢測方法)逐項檢測,且每3個月1次。
上述兩標準多發布于2001年(2022年實施),少數項目發布于2008年(2009年實施),而近7年的地方及團體標準中核酸檢測(尤其是PCR)應用更為普遍。
綜上所述,傳統檢測方法(ELISA、細菌培養)源自20年前的標準,近年標準則更傾向PCR檢測。
因此,實驗室建立大鼠小鼠核酸分子PCR檢測方法已刻不容緩,時不我待!!!如翼和生物推出的大鼠小鼠病原體多重qPCR檢測試劑盒,有聯檢試劑盒,可以完成7-8種病原體的聯合檢測,以及病原體的鑒定試劑盒,可直接鎖定具體的病原體,同時還有常見病毒和細菌的檢測試劑盒。特異性高,靈敏度高,低至10 copies/μL可被有效檢測到。
建議PCR檢測實驗室配置
區域布局:需3個獨立區域——PCR準備區(體系配置區)、核酸提取區 、PCR擴增區
體系配置區:需潔凈環境,配備超凈臺
核酸提取區:建議用超凈臺進行取樣操作
PCR擴增區:放置PCR儀器
人員要求:需掌握無菌操作 分子生物學基礎(提取、PCR)及數據分析流程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