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定位探針結合了精密機械、計算機視覺與自動化控制技術,能夠快速、準確地識別目標位置并進行接觸或非接觸式測量。本文將詳細介紹自動定位探針的結構原理、核心優勢及應用場景,幫助讀者深入了解這一前沿技術。

1、基本組成與工作原理
探針本體:
探針通常由高硬度、高導電性材料制成,如鎢鋼、鉑銥合金等,適用于微米級甚至納米級的接觸測量。
定位系統:
采用高精度線性導軌與伺服電機,配合閉環反饋控制,確保探針在X、Y、Z三個方向上的移動精度達到微米級。
視覺識別模塊:
集成高清工業相機與圖像識別算法,能夠自動識別目標特征點,實現自動對準與定位,大幅提高檢測效率。
控制系統:
基于PC或嵌入式平臺,通過專用軟件進行參數設置、路徑規劃與數據采集,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操作。
2、主要功能與技術優勢
高精度定位:
重復定位精度可達±1μm以內,適用于對精度要求高的半導體芯片測試、電路板故障定位等場景。
高效檢測能力:
相比傳統人工操作,該產品可實現多點連續測量,大幅提升檢測效率,尤其適用于大批量樣品的快速篩選。
非接觸與接觸模式兼容:
支持光學非接觸測量和物理接觸測量兩種模式,適應不同材料和結構的檢測需求。
智能識別與路徑優化:
利用圖像識別技術自動識別目標點,結合路徑優化算法,減少無效移動,縮短檢測時間。
3、典型應用領域
半導體行業:
在晶圓測試、封裝檢測等環節中,它可精準接觸微小焊點,完成電性測試。
電子制造:
用于PCB板的電路導通測試、短路檢測,提升產品良率。
生物醫學研究:
在細胞穿刺、組織取樣等實驗中,實現微米級精準操作,提高實驗成功率。
科研與質檢:
廣泛應用于材料科學、納米技術、表面分析等領域,為微觀結構的精確測量提供保障。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