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州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嫩草-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產品推薦:氣相|液相|光譜|質譜|電化學|元素分析|水分測定儀|樣品前處理|試驗機|培養箱


化工儀器網>技術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歡迎聯系我

有什么可以幫您? 在線咨詢

大腦禁區譜華章

來源:上海恪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03月12日 09:10  

有這么一個游刃于大腦禁區的團隊,他們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建成了外科學(神經外科)*重點學科,成為該領域6個*重點學科中zui年輕的團隊;

 

  有這么一個以戰場和市場為目標的集體,從顱腦戰創傷救治到高難度神經外科手術,他們游刃有余,取得多項國家、*科研大獎;

 

  有這么一個曾名不見經傳的“小科室”,從年手術量僅200余臺,到年手術量超過2000臺,他們只用了10年,并擁有了一批國內外專家,擁有了“南丁格爾獎”獲得者護士長鮮繼淑!

 

  這就是如今在神經外科領域赫赫有名的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神經外科!

 

  在該科主任、博士生導師馮華教授的帶領下,他們走過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完成了從普通臨床學科到集醫療、科研和教學于一體的綜合學科的轉變,譜寫了精彩華章!

 

  “面向戰場,面向市場,以臨床為基礎,以科研為翅膀”,秉承這樣的發展理念,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神經外科已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全軍*的神經創傷防治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站內學科,國家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取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在內的多項科研大獎,成為國內同類學科獲高等級科技成果zui多的學科。2011年,他們升級為全軍神經外科研究所。

 

  春節剛過,記者慕名來到美麗的山城重慶,探訪該科創新發展的奧秘。

 

  兩位伯樂相中的千里馬

 

  談到自己的工作,科里每個人都滔滔不絕,看的出來,他們都深深地熱愛自己的工作和科室。盡管還不太明白他們嘴里冒出來的那一連串專業術語,但是記者卻已經被他們深深的感染,被他們勇敢探索人類大腦禁區奧秘的勇氣所深深折服!

 

  2月8日下午,我們來到該科主任馮華的辦公室。為了能夠潛心工作,他特意把自己的辦公室安排在專科樓一個偏僻的角落。有些狹長的辦公室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文件和資料,辦公桌上幾乎沒有擺放電腦的位置。

 

  接過他的名片,記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常委、中國神經科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委員、全軍神經外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神經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一連串的頭銜讓人目不暇接。

 

  科室的*通常代表著科室的整體水平,馮華無疑做到了!

 

  1979年,馮華從陜西漢中考入第四軍醫大學。在讀大學的幾年里,他把自己扎進了書籍的海洋。平時,他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就是看軍史、戰史和人物傳記之類的書籍,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了今天。一個偶然的機會,馮華了解到“戰斗英雄”麥賢德的故事,知道了麥賢德因為大腦負傷而退出戰斗,一位軍醫給他成功實施了腦部手術,讓他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解到這個故事后,馮華心生敬佩之情。

 

  “大腦,一個多么神秘的禁區啊!能給大腦動手術的醫生一定是zui出色的!”馮華心里想到。從那時起,他就下決心以后要研究神經外科。

 

  大學畢業前一年,馮華幸運地被分到神經外科專家、中國神經外科奠基人之一的易聲禹教授手下實習。馮華人品好、聰明,這讓易老十分欣賞,并想讓他留校工作。可因為馮華家在漢中,離四川近,畢業時他被分配到了第三軍醫大學工作。易老沒能留下馮華,但卻因為愛才直接給當時西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憲榮寫信推薦。就這樣,馮華到該科工作。幾年后,他成為王憲榮的*個碩士研究生。

 

  那時的馮華已經開始承擔科研課題,在科研上嶄露頭角。1993年,剛剛30歲的馮華因為有科研基礎,王憲榮讓他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當時王憲榮剛剛因為“腦動脈瘤的外科手術治療”獲得了*科技進步二等獎,但馮華認為這項課題還可以繼續進行深入的研究。在王憲榮的支持下,他以“癌基因與蛛網膜下腔出血血管痙攣”為題,成功申請到了科室的*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順利拿到了5.5萬元的課題經費。

 

  經費雖然不多,但卻極大地鼓舞了馮華!

 

  1994年,他帶著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歸易聲禹的門下攻讀博士學位,幸運地成為易老的關門弟子。于是,在易老和王憲榮的共同指導下,他順利完成了這個課題。隨后幾年里,僅僅這個領域,馮華就帶領科研團隊拿到了11項*課題,成為在全國范圍內該領域拿課題zui多,發表SCI論文zui多,影響因子zui高的單位。同時,該研究也成為該科的一個傳統優勢方向。

 

  千里馬遇到伯樂,這是無數人才的夢想,馮華就是這樣幸運的人。易聲禹把他推薦給了王憲榮。1998年,王憲榮又極力推薦博士剛畢業一年,只有35歲的馮華接替他擔任科室主任。

 

  王憲榮的理由很簡單:“馮華人品好,能吃虧能包容,還有很強的科研能力。”這讓馮華很感動:“我覺得人的一生能遇到一位好老師就十分幸運了,但沒有想到我能遇到兩個。”

 

  年輕科主任的宏圖大志

 

  坐在辦公桌后面,馮華圓圓臉上的那副眼鏡后面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口才很好,思維非常開闊,從科室建設這樣的微觀層面,到中國科研環境和制度改進這樣的宏觀層面,他都有自己*的見解。他的桌子上放著一張白紙,遇到記者聽不懂的地方,他就拿筆在紙上講解。但是,對他個人經歷的采訪卻斷斷續續,比起自己的經歷,他更愿意談別人,談科室的發展。

 

  當時的神經外科,學科規模仍然不大,床位40張,年手術量僅200余臺,未常規開展顯微手術,科內設備總值僅120萬元;僅為碩士學位銷售點,年招收碩士研究生僅1—2人;僅取得過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總科研經費不足10萬元……

 

  拿王憲榮的話來講,“神經外科是醫院的"第5世界"。”但老主任卻給馮華留下了一支精干的隊伍,“如今科里的稱職人員都是王老的原班人員,這些人現在都已經是國內外的神經外科專家。”

 

  該科的發展,馮華功不可沒。這個剛剛35歲就擔任科室主任的醫學專家,帶領大家不折不扣地玩了回心跳!

  王憲榮推薦只有35歲的馮華當科室主任,很多人不放心。時任校領導找馮華談話,問他對科室發展有何想法。馮華躊躇滿志地說:“我當主任要干成3件事,一是要申請到神經外科博士點,二是要把神經外科建設成全軍的神經外科專科中心,三是要辦一本高度的神經外科雜志。”

 

  “很好!但你們要有"大科意識"。我還要給你加上一條,定期在重慶舉辦性會議。”校領導看著馮華。言外之意就是,當時的科室發展有些慢,馮華目標定的還不夠遠大。雖然這是他當時想都不敢想的問題,但他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

 

  頂著壓力,馮華開始對科室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如今十幾年過去,當初的4個目標,他們已經基本實現。

 

  且看該科的跨越式發展:2000年獲外科學(神經外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成為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站內學科,2006年獲批成為全軍神經系統疾病微創診治專科中心,2007年獲批外科學(神經外科)*重點學科。現擁有3個神經外科病區,床位160張,設有神經電生理室與腦磁圖中心、高壓氧治療中心、專科實驗室及新概念武器致傷模擬平臺,專科設備總值近億元!

 

  近年來,該科舉辦了多次大型學術會議,連續主辦了4屆“重慶腦血管外科與腦血管痙攣大會”、第2屆華人神經外科大會、“第10屆腦血管痙攣會議”等。僅2011年,該科就舉辦了兩次大型學術研討會。

 

  以2008年舉辦的“第三屆重慶腦血管外科與腦血管痙攣會議”為例,共有412名國內外代表參會,其中國外代表23名,美國NIH基金評審委員會,腦血管病3位評審組長(分別負責腦缺血、腦出血及蛛網膜下腔出血)均參加了本次會議。

 

  記者向馮華討教他的秘訣,他笑了起來,說:“其實很簡單,一是勵志,讓大家看到和*神經外科的差別,讓大家利用機遇好好發展;二是團結,合理分工,然后擰成一股繩,科室才能快速發展;三是思想教育,讓大家看到別人的長處,不要爭名奪利;四是懂得吃虧,特別是作為領導,要懂得這一點;五是經常學習,只有這樣才不會落后于世界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

 

  看起來很簡單的管理手段為何到他手中就能發揮如此大的作用?答案就是以身作則。

 

  舉個zui簡單的例子。在該院,發表一篇SCI論文是有一定的經濟獎勵的。按照規定,導師要拿到45%的獎金,但是馮華把所有獎金都給了zui需要錢的年輕人。除了經濟上,馮華還經常帶頭學習神經外科的世界展。他說:“你給學生布置科研題目,首先你自己得了解這個題目在世界上的進展,其次,你得有自己的思考。”

 

  領導都這樣做,大家還有什么話可說的?怎能不激起年輕人和下屬的工作動力?

 

  科研促進臨床快速發展

 

  幾年前,該科接收了一個特殊患者。他在某醫院已經做了一次顱內腫瘤手術,但沒能*切除腫瘤。因為這是一種很特殊,手術風險*的腫瘤實質性血管網織細胞瘤。這種腫瘤*是一個血管團,且血管成分不完整,止血極其困難。更為棘手的是,這個腫瘤足有半個小腦那么大!

 

  該科經過慎重討論,由主任馮華、副主任朱剛教授、崔高宇副教授等人組成了一個特殊的醫療小組。針對腫瘤主要是血管這一特點,他們首先采用介入栓塞的方法把部分腫瘤血管堵塞,減少出血的可能,另外術前讓患者在血庫中提前存了400ml的自體血供手術中使用。zui終經過7小時的艱苦努力,終于成功完成這項手術。

 

  據介紹,血管網織細胞瘤手術風險非常大,術中很可能因為出血無法控制而直接危及生命,而病變本身是良性腫瘤,因此這種手術常被視為是神經外科的高難手術之一。

 

  高超的手術技能源自該科長期堅持臨床與科研并重的工作思路。如今,該科已經開展了術中多普勒超聲及熒光造影引導下顱內動脈瘤顯微夾閉術、腦血管病及顱內富血管病變的介入診斷及治療、顱底腫瘤的顯微外科手術、神經內鏡微創手術、腦功能成像下神經影像導航手術、系列神經電生理監測指導手術、腦磁圖(MEG)致癇灶及腦功能區定位手術、功能核磁共振(fMRI)及腦磁圖(MEG)腦功能區定位下腦腫瘤微創手術、重型顱腦創傷的救治、術中熒光引導下腦膠質瘤微創手術與局部光動力治療、先天性神經管畸形早期手術等新業務和新技術。

 

  “在科研上,我自己zui大的感觸就是要堅持。我這個人比較犟,認準了研究方向,不搞出來誓不罷休,而且就是要瞄準水平。”馮華說,瞄準水平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水平。在這方面除了要埋頭苦干,刻苦研讀國外科研進展,還要多和國內外同行合作,這是該科多年來能夠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合作對我們科室的科研工作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馮華如是說。他對多年前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參觀學習的3個月印象很深,“對開闊視野非常有幫助。”如今,科室主要成員大都有著出國學習的經歷。

 

  作為軍人,就要為*官兵做點實事。顱腦戰創傷是zui常見的戰創傷之一,其死亡率和致殘率為各種損傷,是影響*戰斗力和傷員生存質量zui主要的原因。如何應用現代技術對新型顱腦戰傷進行研究成為提高傷員救治成功率的關鍵。為此,馮華帶領科研團隊在模型缺乏、經驗不足、無現成模式可循的情況下,迎難而上,瞄準前沿打硬仗,研究成功系列救治新技術。這些技術不僅可推動新軍事變革條件下顱腦戰創傷救治水平的提高,而且還對提高平時地震傷、交通災害等顱腦創傷救治水平,減少傷殘率有重大意義。

 

  他們還建立了系統的顱腦戰創傷動物模型,闡明了傷情特點,揭示了發病機制,為顱腦戰創傷的早期治療和繼發性損害的防治奠定了理論基礎;成功解決了無創監測的難題,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態腦水腫監測儀,為顱腦戰創傷的現場救護提供了新手段;自主研發了新制劑腦傷泰,創用高壓氧預適應等多種新方法,顯著降低了繼發性損害,為顱腦戰創傷救治提供了系列新措施;制定了系統的顱腦戰創傷診治原則,提出了綜合救治方案,并形成指南和規范廣泛推廣和應用,推動了顱腦戰創傷救治水平的提高。

 

  2009年,“顱腦戰創傷救治新技術研究”獲得了*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顱腦戰創傷救治關鍵技術與戰救器材研發”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人才興科是科研創新之魂

  馮華愛用“瓷器店里打老鼠”這句話來形容在大腦禁區實施手術的危險性。但是,一邊做開顱手術,一邊和患者進行交流,這種場景恐怕很多人想都不敢想。如今,這樣的神奇在該科頻頻上演。

 

  去年12月10日,重慶的一位女記者來到該科進行檢查。連續幾個月來,她都覺得自己的語言表達出現了問題,而且智力和視力均出現下降。結果一檢查,馮華大吃一驚,她的額顳葉深部長了一個巨大膠質瘤,同時右側腦室擴大,并出現較為嚴重的腦積水。

 

  經過詳細的術前會診,馮華認為,要切除這個腦膠質瘤面臨兩大難題,一是要*切除,二是要保留功能。但這兩條之間存在著一定矛盾。因為,這個膠質瘤后方是影響運動功能的內囊,如果損傷則影響運動;前方是運動型語言區,如果損傷則不能說話;側面是感覺性語言區,如果損傷則會造成病人能說話但不能理解語言含義。要想*切除,除非能夠非常的定位膠質瘤的位置。

 

  要知道,對于功能區的病變既做到全部切除又保留神經功能對神經外科醫生來說一直是一種挑戰。如果為了保留神經功能而無法全部切除腫瘤,腫瘤很快就會復發;如果切除了腫瘤而損害了功能區,患者就會出現癱瘓、失語等狀況。目前,膠質瘤占顱內腫瘤的一半左右,浸潤生長、邊界不清、多數原位復發,手術的療效*取決于能否準確定位功能區。

 

  為此,馮華帶領年輕骨干吳南副教授采用了先進的影像技術進行導航,避開功能區設計了手術計劃,并輔以術中電刺激微創手術治療的新技術,在術中對患者保持喚醒狀態,每隔30秒和病人說一次話,通過腦電波的反應,進行大腦功能區的驗證與定位,終于成功將這個巨大膠質瘤切除。

  記者了解到,從2003年開始,這項由馮華率領科室成員創建的新技術已經做了100多例病患,無一例出現*性功能損害。

 

  “能在腦部手術中,邊動手術邊和病人交流的,只有我們!”對此,馮華很是自豪。

 

  如今,馮華在顱腦損傷方面提出了顱腦戰創傷新理論,開發了系列可應用顱腦戰創傷早期救治的監護和救治設備,明顯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在腦血管病的診治方面,深入研究了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機制,較早的提出了蛛網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腦損害是導致病人預后不良的關鍵因素,發現蛻皮甾酮等藥物可有效提高腦血管病病人的神經功能。在神經腫瘤微創診治方面,系統的研究了國人腦功能區定位的技術與方法,并將其應用于神經腫瘤的微創診治,明顯提高了腫瘤的切除程度,改善了術后病人的生存質量。

 

  *不是春。該科長期堅持“面向戰場,面向市場,以臨床為基礎,以科研為翅膀”的工作理念,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素質人才。2011年,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該科從香港理工大學全職引進了何梁何利獎獲得者錢忠明教授,以推動該科腦鐵代謝生理與藥理學及相關疾病機理與神經藥理學研究。

 

  如今,該科已經建設成了一支由156名科技干部組成的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有十分強大競爭力的人才隊伍,馮華也被學校評為“人才興科”先進個人。

 

  其實,馮華沒當科主任時就在人才興科上下了不少工夫。

 

  吳南還記得多年前,他和馮華初始時的情形。1993年,吳南已經留校工作。為了考研究生,他每天晚上都到神經外科的學習室學習,因為那時候神經外科人還比較少。一天晚上,他正在復習。馮華進來了,就問他在做什么。吳南說復習研究生。當馮華知道他想考的專業后,說了一句讓吳南至今難忘的話:“考神經外科吧,全國只有700多名神經外科醫生,很有發展前途。”

 

  就這樣,吳南被馮華說服了,后來順利考上了王憲榮的碩士研究生。過了幾年,他又考上了馮華的博士研究生。

 

  人人爭先創造科室未來

 

  “我覺得很幸運,因為兄弟們很爭氣。他們的努力工作就是對我zui大的支持。”馮華說到科室成員時,特別喜歡用“兄弟”二字,這兩個字不僅包含了他對大家的褒獎,也飽含著他對科室的熱愛。

 

  如今,該科副高以上職稱的骨干都有自己的“絕活兒”,均擔任著國內重要的學術職務。

 

  該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朱剛教授,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介入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介入專家委員會委員、全軍創傷專業委員會委員,在腦動脈瘤的治療上有豐富的經驗。由于既可以做夾閉手術也可以做栓塞手術,朱剛具備了更高的臨床視野。

 

  該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林江凱教授,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脊髓脊柱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脊髓脊柱學組專家委員會委員,對聽神經瘤和脊椎裂的手術治療均有著高超的技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科室副教授崔高宇,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委員、重慶市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兼醫學心理專委會主任委員。

 

  ……

 

  在該科,不僅科室骨干都能獨當一面,就連他們培養的研究生在科研上都讓人刮目相看!截至目前,該科共發表了83篇CSI論文,其中研究生發表了56篇!

 

  2012年元旦剛過,該科就收到一個好消息。他們培養的研究生李博的博士論文被美國《神經科學》雜志收錄,影響因子高達7分!

 

  究其原因,一是該科形成了一個科研創新、競爭向上的濃郁氛圍,人人都想著在科研上取得成績;二是該科“十一五”期間科研基金達3000多萬,充沛的科研基金讓學生們能實現自己的科研夢想。

 

  馮華對學生和下屬要求高,經常讓大家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但他又十分關愛大家。每逢過年過節,他都會請大家到家里吃飯,他親自下廚。他的脾氣有時比較大,但他卻能利用這樣的脾氣和學生及科室成員拉近距離。吳南告訴記者,遇到工作上的問題,他可以和馮華當眾爭吵,經常誰也說服不了誰。兩個人都氣呼呼地回去了,但第二天又和好了。和研究生們拉近了距離,科研工作就能如虎添翼。

 

  另一個已經留校工作的研究生李飛同樣讓大家感到自豪。李飛利用直流電場研制了一臺設備,該設備可以把腦癌細胞中已經向外侵襲的部分“拉回來”,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想法。讀博士期間,李飛就發表了5篇SCI論文,表現非常出色。畢業后留科工作后,馮華把他派到了美國紐約大學,利用那邊的研究手段和研究設備把課題做完。

 

  在那邊工作的半年時間,他天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完成了普通人兩年才能完成的科研。課題結束時,馮華幫李飛了位于紐約郊區的冷泉港實驗室(*在分子生物學領域zui的實驗室)去參觀,他才*次上街,在車上“游覽”了紐約市容。

 

  “只要有一個人帶頭,其他人必然會跟著向前走。”馮華有些自豪地說。這樣氛圍的形成,不僅是對科研的肯定,也是對馮華管理能力的肯定。

 

  面對未來,馮華給科室定下了十分具體的目標:“在醫院研究型學科建設的支持下,我們科要結合既往研究基礎,形成嚴重神經創傷綜合救治、神經腫瘤微創診治、腦血管疾病個性化救治三個特色臨床支點,形成血腦屏障的重建這個核心基礎研究靶點,促進科室健康快速發展!”

 

  有了這樣的氛圍和高素質人才隊伍,我們可以預想該科未來必將更好更快的發展,在神秘的大腦禁區譜寫更加絢麗的華章!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企業未開通此功能
詳詢客服 : 0571-878586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国市| 利津县| 顺昌县| 浙江省| 屯昌县| 甘洛县| 棋牌| 茂名市| 宁明县| 德兴市| 滨州市| 清丰县| 湘乡市| 崇州市| 鄂托克前旗| 宁波市| 织金县| 页游| 全州县| 沈阳市| 忻州市| 静乐县| 额尔古纳市| 会泽县| 吉林省| 和龙市| 五河县| 天长市| 阜新| 南郑县| 武胜县| 海门市| 隆尧县| 北京市| 辽阳市| 青河县| 云龙县| 祁门县| 富蕴县| 钟山县| 库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