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角/表面張力儀:從原理到應用全面解析
接觸角與表面張力是材料表面科學的核心參數,前者反映液體對固體的潤濕性,后者表征液體表面分子間的內聚力。接觸角/表面張力儀通過光學成像與數學建模技術,將微觀液滴形態轉化為量化數據。
一、測試原理:基于界面力學的精密量化
Young方程與潤濕性判定
當液滴接觸固體表面時,固-液-氣三相界面張力達到平衡,形成接觸角θ。Young方程(γ_sv = γ_sl + γ_lv cosθ)揭示了接觸角與表面自由能的關系:θ<90°為親水表面(如水在玻璃上鋪展),θ>90°為疏水表面(如水在荷葉上收縮)。該方程是接觸角測量的理論基礎。
動態接觸角與滯后現象
通過控制液滴的鋪展與回縮過程,可測量前進接觸角(液體未潤濕區域)和后退接觸角(液體已潤濕區域)。接觸角滯后(Δθ=θ_adv-θ_rec)越大,表明表面粗糙度或化學不均勻性越顯著。例如,超疏水表面(θ>150°)的滯后角通常小于5°,而粗糙金屬表面的滯后角可達30°以上。
表面張力測量方法
懸滴法:通過分析液滴輪廓的幾何參數(如直徑比D/d),結合Young-Laplace方程計算表面張力。該方法適用于高溫熔融金屬或腐蝕性液體。
鉑金板法:將噴砂處理的鉑金板浸入液體,當表面張力與儀器反向力平衡時,通過浸入深度換算表面張力值。蒸餾水的測試可在5秒內完成,精度達±0.1mN/m。
二、測試過程:從樣品制備到數據分析的標準化流程
樣品準備與預處理
塊狀/薄膜樣品:尺寸需大于2cm×2cm,表面平整度誤差≤5μm。對于彎曲表面(如光纖),需采用3D接觸角測試技術。
粉末樣品:使用紅外壓片機壓制成片,厚度≥1mm。若樣品粘附模具,可在表面墊加稱量紙。
液體樣品:表面張力測試需≥1mL,純度要求≥99.9%(如二次蒸餾水)。
數據采集與擬合算法
靜態接觸角:采用Young-Laplace擬合法(精度±0.5°)或切線法(適用于θ<120°)。對于非軸對稱液滴(如左/右接觸角差值>10°),需使用ADSA-RealDrop算法。
動態接觸角:通過傾斜臺(0-90°)測量滾動角,或控制液滴體積變化率(0.1-10μL/s)捕捉前進/后退角。
表面自由能計算:基于Owens-Wendt模型(適用于極性/非極性表面)或Fowkes模型(適用于低能表面),需測量至少3種已知表面張力的液體(如水、二***、乙二醇)的接觸角。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