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涵蓋了兩個動脈瘤夾閉案例,基于日本昭和大學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水谷徹教授的見解,突顯了 GLOW800 增強現實熒光在神經外科中的臨床益處。它展示了神經外科醫生如何在動脈瘤夾閉和其他復雜先進的神經外科技術神經外科技術中,以自然色彩和深度感知的方式實時可視化與解剖結構相關的血流。
先進的神經外科技術
神經外科技術,特別是涉及血管干預的技術,需要技術專長和先進的熒光成像技術。為了提高外科醫生的技能,手術前的成像技術,如 3D-CT,以及支持手術中可視化的技術,包括運動誘發電位(MEP)和熒光成像(ICG),對于在神經外科手術中實現安全和令人滿意的結果至關重要。在神經血管手術中,血流的同時清晰可視化是神經外科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之一。
案例 1:前脈絡膜動脈分叉動脈瘤 - 通過快速夾閉保護脈絡膜前動脈(AChA)
在這個案例中,脈絡膜前動脈作為一條小的穿通動脈,在腦動脈瘤手術中構成了重大挑戰。這條動脈直徑僅為 1 毫米,常常被動脈瘤遮擋或位于其后方,難以在夾閉過程中識別和保護。由于 AChA 的阻塞可能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如偏癱或同名偏盲,因此保護這些動脈至關重要(圖 1A)。
在脈絡膜前動脈動脈瘤的夾閉過程中,水谷教授采用了一種技術,通過精細的顯微操作操控特制刀片,直到夾閉結束時始終保持對刀尖的視線(刀片技術 [1,2])。為了監測穿支的血流,GLOW800 3D AR 熒光應用提供了實時血管流動的增強視圖,直接在自然白光可視化中顯示。與經典的黑白 ICG 相似,GLOW800 AR 允許實時可視化約 1 毫米血管的血流。血流、動脈瘤夾的位置和穿支(AChA)可以同時檢查,而沒有任何位移或延遲的感覺。從這一單一圖像中獲得的大量信息有助于決策。
在初次夾閉后,可以使用 GLOW800 觀察到其中一個 AChA 的血流減少(圖 1B)。因此,水谷教授立即進行了動脈瘤夾重新定位,以恢復血流(圖 1C-D)。
圖 1:前交通動脈分叉動脈瘤。A) 藍色箭頭:動脈瘤,黃色箭頭:前脈絡叢動脈。B) 初始夾閉時的 GLOW800 ICG 可視化。黃色箭頭:在兩條前脈絡動脈中的一條可見血流減少。C) 夾具重新定位以恢復血流。D) 使用 GLOW800 檢查夾具重新定位后的血管化:現在可以在前交通動脈中看到恢復的血流。
案例 2:大型椎動脈動脈瘤 - 部分血栓形成的大型椎動脈動脈瘤的治療,信息量大
部分血栓形成的大型椎動脈動脈瘤是一種病癥,其中椎動脈逐漸擴大,形成動脈瘤。隨著動脈瘤的生長,它壓迫下顱神經和延髓,常常導致頭暈和吞咽困難(吞咽障礙)。外科治療具有挑戰性。保護腦干和下顱神經,以及保留穿支動脈是關鍵。
外科近端母動脈閉塞(PAO)是部分血栓形成的椎動脈動脈瘤(PTVA)的一種治療方法。它可以避免神經損傷,并在手術中充分評估通往腦干的穿支分支[3]。
雖然可以通過常規的術中吲哚菁綠視頻血管造影識別腦干、神經和血管,但無法看到穿支血流(圖 2,左)。GLOW800 AR 應用程序提供了增強的信息,幫助正確評估通往腦干的穿支血流,并且在保持對腦干、神經和血管的直接視線的同時可以完成夾閉(圖 2,右)。
先進的神經外科技術
圖 2:部分血栓形成的大型椎動脈動脈瘤。左:通過黑白 ICG 成像評估近端椎動脈夾閉。右:通過實時 ICG 評估近端椎動脈夾閉。
總結:
在神經血管手術中,精確的三維可視化腦部解剖結構和實時血流對于實現最佳手術結果至關重要。水谷教授的血管病例展示了徠卡顯微系統公司 GLOW800 增強現實熒光三維應用的優勢。這項技術將血流的實時可視化與解剖結構相結合,提供了具有深度感知的增強三維視圖。這種創新增強了術中決策,特別是在動脈瘤夾閉的關鍵階段,使外科醫生能夠自信地精確定位動脈瘤夾。
免責聲明:
本演示中包含的醫療專業人員的陳述僅反映他們的觀點和個人經驗。
并非所有產品或服務在每個市場均已獲得批準,批準的標簽和說明可能因國家而異。有關詳細信息,請聯系您當地的徠卡代表。
圖片由日本昭和大學神經外科主任水谷徹教授提供。
參考文獻:
1、Mizutani T, Sugiyama T, Wada A, 等: 在未破裂腦動脈瘤夾閉手術中保護穿支動脈的切割技術. 腦卒中外科 42; 397-401, 2014
2、Mizutani T, Sugiyama T: 切割技術:一種安全可靠的未破裂腦動脈瘤手術夾閉策略, 日本神經外科雜志 24; 822-832, 2015
3、Arai S, Mizutani T, Sugiyama T, 等: 大型血栓性椎動脈瘤的簡單近端夾閉單中心病例系列:保護穿支動脈及長期結果. 神經外科手術 24; 131-137, 2023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