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公眾號:藥章偶得 作者:藥章偶得之
“CAR-T的暴露-療效窗口并不由'劑量'決定,而由'體內擴增峰值和記憶持續'共同塑造”。FDA在《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2025年8月刊發表綜述,由CBER與CDER的臨床藥理與藥效團隊聯合梳理了2017-2025年間7款已上市CAR-T的全部PK/PD與建模經驗。
原文全文







全文講解分析
研究背景與痛點
傳統小分子或大分子藥物遵循“給藥-分布-代謝-排泄”的線性思維,CAR-T卻是一次性輸入后先在體內指數擴增,再雙指數衰減,部分細胞直接轉為記憶表型,持續數月到數年。FDA面對的監管難題有三:第一,如何定義“暴露量”;第二,如何解釋>100%的PK變異;第三,如何借助模型指導劑量而不是簡單按體重或固定細胞數“拍腦袋”。
數據來源與產品畫像
作者團隊從公開BLA審評文件、說明書及FDA內部藥理學報告提取7款產品的原始PK/PD數據,覆蓋CD19和BCMA兩大靶點。樣本量從42例到142例不等,隨訪最長30個月。需要特別注意的是,Kymriah在ALL適應癥中納入的是≤25歲患者,其余皆為成人。所有患者均接受標準淋巴清除(環磷酰胺+氟達拉濱),僅Aucatzyl根據骨髓原始細胞>20%或≤20%采用分次給藥。
PK定義與測量技術
FDA把CAR-T的PK拆成四個階段:回輸后短暫分布、抗原觸發的指數擴增、快速收縮、緩慢記憶衰減。由于采集窗口限制,分布相往往缺數據,因此說明書只報Cmax、Tmax和0-28天AUC。他們用qPCR或ddPCR檢測載體拷貝數,敏感度<10拷貝/μg DNA;流式細胞術則補充CD4+/CD8+亞群比例。兩種方法各有優劣:qPCR靈敏但看不出細胞活性,流式能看到表面CAR卻容易漏檢低豐度細胞。
暴露指標與變異來源
表1把7款產品的Cmax和AUC0-28系數變異一股腦公布:蕞低165%,最高408%。FDA指出三大噪聲來源:患者腫瘤負荷、年齡相關的T細胞增殖能力、制備工藝差異(培養時長、載體類型、CD4:CD8配比)。Breyanzi的popPK顯示<65歲患者Cmax是≥65歲患者的3.1倍,直接把年齡寫進說明書卻沒有劑量調整,因為個體間差異仍遠大于年齡差異。
模型策略:從半機制到經驗
Kymriah與Yescarta共享一個半機制四參數模型:先指數擴增,再雙指數衰減,α半衰期4-5天,β半衰期170-220天。FDA承認β半衰期被隨訪長度“截斷”,真實值可能更長。Breyanzi則走經驗路線,引入“滯后期”概念,模型估計倍增時間0.75天,β半衰期564天,是目前報告最長的。FDA在審評中守次用模型反向驗證:托珠單抗治療CRS不會削弱CAR-T擴增,但會讓Cmax看起來更高,因為高擴增患者更可能用托珠單抗。
暴露-療效與暴露-毒性
所有7款產品都跑過暴露-反應,結論高度一致:高Cmax和高AUC0-28與更高客觀緩解率呈正相關,也與≥3級CRS/NT風險正相關。但FDA反復提醒:由于劑量本身范圍很寬且呈“平臺式”暴露-療效曲線,不能簡單得出“加劑量就更好”的推論。相反,CAR-T的療效瓶頸是T細胞耗竭和抗原逃逸,而非劑量不足。
重復給藥困境
自體CAR-T的“單次治愈”神話在真實世界屢遭挑戰:ZUMA-7中9例患者接受第二劑Yescarta,暴露量下降5.5倍;Breyanzi再治療隊列暴露量更暴跌100倍以上。FDA歸因于免疫原性、T細胞耗竭和抗原丟失。作者指出,通用型CAR-T雖然可“現貨”供應,但體內持久性更短,未來可能需要無淋巴清除的多次給藥策略,這對模型提出新的場景需求。
結語
FDA用七年、七款產品的數據證明:CAR-T的臨床藥理框架必須跳出“劑量-濃度-效應”經點范式,轉向“輸入細胞-體內擴增-記憶轉換-功能存續”新范式。對產業而言,這意味著未來審評將更關注制備工藝一致性、患者內生物標志物動態和模型預測的可靠性,而非簡單比較劑量大小。
FDA這份綜述最大的價值是“官芳背書”了活體藥物模型的必要性。下一輪技術競賽不再是誰的細胞數更高,而是誰能讓細胞在體內“長”得恰到好處。留言區歡迎討論:如果CAR-T的劑量不再用細胞數而用“預期體內AUC”表示,臨床醫生和患者能接受嗎?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