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進入發展新階段 東北中心于哈爾濱揭牌成立
2022年07月28日 11:35:32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Lani 點擊量:3906

7月27日,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中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揭牌成立,標志著中心建設進入了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下簡稱“國創中心”)是國家水稻技術研究機構,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牽頭建設。國創中心按照“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原則,多方協作,實行“總部、研究中心、區域分中心和試驗站、基地”的建設模式。
7月27日,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中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揭牌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柏連陽表示,東北中心正式掛牌標志著中心建設進入了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耕地也在跟著調整,其中水稻種植面積也具有明顯的變化。水稻生產對于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不可替代,隨著東北水稻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東北稻米的影響力也漸漸增強。
據了解,東北中心作為國創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立足黑龍江省,聯動三省一區,重點開展寒地高產、優質、適應性廣的耐鹽堿水稻品種培育技術攻關。國創中心副主任、東北中心主任來永才表示,東北地區分布著5000萬畝寒地鹽堿地,黑龍江占1500萬畝,這些鹽堿地如果種上水稻,只要達到畝產300公斤基礎線,就可年產稻谷45億公斤。
預計到2030年,培育出適合不同鹽堿地生態區種植的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水稻新品種10-15個,具有在全國推廣面積達1億畝的產能。目前,東北中心建立了“首席科學家+試驗站站長”聯動配合的高效運行機制,打造了集育種、栽培、植保、信息于一體的科研創新團隊,構建了資源搜集利用、技術配套集成、新品種培育的創新發展模式。
從全球范圍來看,水稻是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糧食作物,在每天主食的選擇上,以稻米作為主食的人口是最多的。全世界約有90%以上的稻米都產自亞洲,水稻在我國屬于直接經濟作物,是東北與南方居民的主食。我國的水稻產量又當屬亞洲之最,這離不開我國科學家們對水稻科研做出的巨大貢獻。
此外,據悉,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中心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牽頭,聯合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等11家單位協同共建,在全國典型鹽堿地生態區設立華南、華東、西北、東北4個區域中心。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青島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助力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的決定》,聚智聚力助推青島市構...2025-06-30 16:50:35
-
近日,蘭州大學超導力學實驗室全新亮相。實驗室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獎項,包括兩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25-06-26 10:33:29
-
近日,生態環境部網站對三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2025-06-24 11:38:28
-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完成對2021年批準建設的7個重點實驗室和1個技術創新中心的驗收。2025-06-23 09:34:08
-
日前,2025-2026年度中國物理學會胡剛復、饒毓泰、葉企孫、吳有訓、王淦昌物理獎的推薦及評選工作已經開始,中國物理學會發布《關...2025-06-10 11:51:21
-
日前,根據《全省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浙科發基〔2023〕40號)規定,經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組織評審和論證,認定“全省智能建造與工程...2025-06-06 13:45:49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