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類別 | 國產 | 應用領域 | 綜合 |
---|
振動時效設備廠家
從宏觀角度分析振動時效使零件產生塑性變形,降低和均化殘余應力并提高材料的抗變形能力,無疑是導致零件尺寸精度穩定的基本原因。從分析殘余應力松馳和零件變形中可知,殘余應力的存在及其不穩定性造成了應力松馳和再分布,使零件發生塑性變形。故通常采用熱時效方法以消除和降低殘余應力,特別是危險的降值應力,振動時效同樣可以降低殘余應力,零件在振動處理后殘余應力通常可降低30—80%,同時也使峰值應力降低使應力分布均勻化。
從微觀方面分析振動時效可視為一種以循環載荷的形式施加于零件上的一種附加動應力,工程上采用的材料都不是理想的彈性體,其內部存在著不同類型的 微觀缺陷,鑄鐵中更是存在著大量形狀各異的切割金屬基體的石墨。故而無論是鋼、鑄鐵或其他金屬,其中的微觀缺陷附近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應力集中,當受到振 動時,施加于零件上的交變應力與零件中的殘余應力疊加。當應力疊加的結果到一定的數值時,在應力集中嚴重的部位就會超過材料的屈服極限而發生塑性變形。 這種塑性變形降低了該處殘余應力降值,并強化了金屬基體,而后振動又在一些應力集中較嚴重的部位上產生同樣作用,直至振動附加應力與殘余應力疊加的代數和 不能引起任何部位的塑性變形為止,此時振動便不再產生消除和均化殘余應力及強化金屬的作用。
實踐證明振動時效替代熱時效后可節約能源90%以上,提高抗變形能力30%以上,尺寸穩定性提高30%以上,疲勞壽命提高20%以上。處理時效通常只需15 —45分鐘,不分場地,不受工件尺寸、形狀、重量等限制,可處理幾公斤至幾百噸的工件。便攜工件不需運輸可就地處理,可插在任何工序之間進行處理。采用振 動時效可提高工效幾十倍,它具有減少環境污染、縮短生產周期、改善勞動條件、工藝簡便等優點,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綜合效益顯著的工藝。
振動時效適應于碳素結構鋼、低合金鋼、不銹鋼、鑄鐵、有色金屬(銅、鋁、鋅及其合金)等鑄件、鍛件和焊接件及其機加工件
1、振動時效的由來
振動時效技術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約在20世紀50年代,靠前臺振動時效儀在美國誕生。目前振動時效技術在全部上已進入相當普及的階段。如:德國的VDF機械制造,前蘇聯的伊萬偌夫重型機械廠,美國莫爾公司,日本的法納克,小松機械研究所等等都在應用這一科學消除殘余應力的振動時效技術!從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關注并實驗使用振動時效技術。經過二十多年的摸索和實踐。無論在理論研究,工藝原理摸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進入全部先進水平。該技術較早在我國機床行業的開始應用的。齊齊哈爾靠前機床,北京靠前機床,長沙機床,濟南靠前機床,等都實驗采用振動時效技術,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如今振動時效不光使用在機床行業。在紡織機械,刺繡機械,礦山機械,造紙機械,紙箱包裝機械,各類鋼管軸承制造,汽車造船機械,航天石油等等行業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廣與普及!
2、振動時效的原理
振動時效是采用外力振動的方式,使工件內部產生一定周期性交變作用力,作用力和工件本身殘余應力疊加,超過工件本身的微觀屈服較限便導致工件發生微觀的塑彈性力學變化。從而引起殘余應力的降低和均化。使工件內部各方面作用的力基本趨于平衡。防止工件變形。提高工件疲勞較限。從而發揮工件本身的較大實用價值!
3、振動時效的適用性和優點
適用于各種金屬結構件,碳素結構鋼,低碳合金鋼,不銹鋼鑄鐵,鑄鐵有色金屬等機械產品的基礎件,各種焊接件,板型,梁型,軸類,箱型零件。振動時效設備可處理從幾公斤到上千噸的大型工件,還可處理尺寸比較大長寬高差距大的異型件。振動時效可提高工件抗拉性能,提高斷裂韌性,提高材料的疲勞較限,提高構件尺寸穩定性,提高抗載荷變形能力等力學特征!還可節約能源,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4、振動時效的工藝實施
對于振動時效,較重要的幾個參數是:“支撐點、振型、激振點、拾振點、加速度、固有頻率、時間。”其中振動加速度、共振頻率、共振時間是決定時效工藝效果的主要參數。因此,振動時效技術國家標準規定,必須使用參數曲線觀測法,來間接評定振動時效工藝效果。振動時效設備,可將振動時效的振前掃頻曲線、時效曲線、振后掃頻曲線、振前和振后掃頻比較曲線,記錄和打印出來。這三條曲線,只要符合振動時效技術國家標準,便可評定達到了時效工藝效果。
振動時效的實質,是在工件的低頻亞共振點,穩定地亞共振振動15-30分鐘左右,使共振峰出現變化,內部發生微觀的彈性塑性力學變化,從而實現時效目的。振動時效設備,記錄和打印的時效曲線、振前和振后掃頻曲線,直觀科學準確地反映了振動時效的實質。這種參數曲線觀測法,是評定振動時效工藝效果的快速科學的方法。除此還可以結合我們的工藝,用靜態觀測法,盲孔法,與熱時效對比法來判斷效果。
振動時效工藝過程
概括起來講振動時效的工藝過程分四步進行:
靠前步:振前準備。首先用彈性橡膠墊將要時效處理的工件在其節線附近支撐起來,并將激振器用弓形卡具卡緊在工件振動時的波峰處,將傳感器用磁座吸緊在工件上,并用專項使用電纜線將激振器、傳感器和控制器連接起來。這一步稱為準備過程。(工件的支撐、激振器的裝夾位置、傳感器的放置位置有嚴格的工藝要求)
第二步:振前掃描。振動時效設備以掃描的方式自動檢測被時效處理工件的固有共振頻率和應該給工件振動能量的大小,并繪出曲線和具體數值。這一步稱為振前掃描。
第三步:振動處理。振動時效設備以第二步測得的參數為依據,自動確定出對工件進行振動處理的振動頻率,并對工件進行振動時效處理,在處理過程中隨時檢測振動參數和工件殘余應力的變化,當殘余應力不再消除時即適時停止處理過程。這一步稱為時效處理過程。
第四步:振后效果檢驗。振動處理完畢后,振動時效設備自動對被時效處理工件的參數進行再一次檢測,以便依據國家機械行業標準對振動時效效果進行判定。這一步稱為振后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