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Ganoderma lucidum)在中國被稱為“不朽的蘑菇”, 用于中醫藥中已有超過2000年歷史,從中也可以提煉出多種有價值的生物活性成分,其藥理活動的廣泛認可,已被列入美國草藥藥典。zui近中國的一個研究小組在Nature上發表文章1,報道完成了靈芝G. lucidum 260125-1菌株 43.3 Mb的基因組圖譜。
利用454 GS FLX系統及短測序平臺共獲得了約280萬條shotgun序列,達到基因組440倍以上的覆蓋,拼接完成的基因組由82個Scaffolds組成,通過optical maps排列到13個染色體上。預測編碼16,113個基因,平均長度為1556bp,每個基因約含4.7個外顯子。重復序列約占基因組的8.15%,主要為LTR / Gypsy重復元素。此外,研究人員還將進行了與其他真菌基因組進行比較分析,及靈芝基因表達的總體分析。
靈芝能產生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質,迄今為止,已超過400種化合物被發現,使真菌被視為這些有效生物活性物質的天然加工廠。其中,三萜類和多糖是靈芝的藥理活性的化合物的兩個大類。此次研究中發現,序列分析揭示了一系列編碼細胞色素P450(CYPs)的基因,其產物為在次生代謝中協同作用的轉運和調節蛋白。一共有24個CYP基因簇被確定。78 個CYP基因與羊毛甾醇合成酶(lanosterol synthase)共表達,其中16個與真菌CYP高相似度,這些CYP的作用是羥基化睪酮(testosterone),暗示他們可能在三萜類生物合成中起作用。
除了在生產這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靈芝,像其他白腐擔子菌一樣能分泌可以有效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的酶。這種酶可能幫助實現生物能利用,纖維漂白和有機污染物降解。此次完成的基因組中,也確定了一系列編碼大量與木材降解有關的酶,是目前為止發現的zui豐富的降解酶之一。
盡管靈芝在我國有長期的使用歷史,但目前對于靈芝生物學的理解是有限的。這次的基因組研究成果有助于闡明藥用真菌的次生代謝產物合成機制,及相關的調節機制。并將有助于充分發揮靈芝提供有藥理活性的成分及作為工業用酶的來源方面的潛力。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